我把在高雄榮總做白內障更換人工水晶體的經驗提供需要的人參考,以免跟我一樣有錯誤的行程規劃或是因為沒經驗而不安。
1. 其中涉及人工水晶體的選擇請跟醫師討論,醫師會根據你的職業、生活需求與經費提供建議,這也包括跟醫院與診所能不能訂到某一品牌某一規格的可能性,這也許與採購有關,我猜的。網路上以及親朋好友有各式各樣的說法與經驗分享,都只能僅供參考。
2. 每個醫院在遵守健保規定之下,有不同的療程規劃。我的時間軸紀錄如下:
10/25:早上想配眼鏡,驗光兩眼都超過1300度,眼鏡行不敢幫我配。
10/25:到眼科診所檢查,結論是熟了該開刀了。 事後比較:相對於榮總,診所看診速度快,一貫作業檢查,一次只檢查一個患者,檢查速度快,環境舒適,項目大致相同,掛號費低。
考慮眼睛只有2顆,牙齒有32顆,決定到大醫院手術,整個重來一次。但是在榮總手術回診時,有聽到一個患者是從高雄聯合醫院轉診過來的,上網查發現好幾個榮總醫師都在聯合醫院看診,也許可以走這一條路徑,也許會舒服一點。
11/3:高榮初診。
週五人少,檢查速度快,但是到看完診也都需要2-3小時。週三早上人山人海,基本的視力與驗光一般都要等40號以上。
初診依序先檢查 眼壓、驗光(近視、散光,21檢查室)、視力(20檢查室),初診醫師評估,再去檢查 眼底攝影...(19檢查室)、oct視網膜血管斷層掃描...有點忘了(22檢查室),散瞳等等(注意護理師提醒的順序),才會到主治醫師。
因為未滿55歲,要另外申請通過才有健保給付,醫師會幫忙申請,患者簽名即可。約需等待2-4週,我等了約3週,接到醫院通知兩眼都審核通過。
上網看各種水晶體的特性與價格,自己心裡有個底。可以先跟醫師要幾個建議品牌與型號,回去自己查,比較有目標,否則即使網路查得到,但是醫院沒有進貨,也是沒有用。
回去也先把能自費多少錢、保險能給付多少錢算清楚。
11/28:線上掛號約診。所有檢查再來一次。主要決定1.用那一個水晶體,在費用與需求以及醫院是否有進貨之間取得妥協,2.是否預留一點近視度數50-100度之內,協助沒有花錢解決的老花問題,3.是否採用飛秒雷射(約6萬元自費),3.醫師排可以手術的時間,當然是以醫師的時間為主。
我是近視+超過100度散光,術後又想看近、又想夜間開車:長延焦 約>=10萬元。好貴!折衷之後改短延焦,留下約60公分之內的老花眼,看電腦沒有問題,看書不行。
原本以為會跟某網路說法一樣,當天就可以開刀。原來在手術前7天開始還要點7天抗生素。(另一網站說是4天,大概是都符合健保規定吧)
12/7:開始點7天抗生素眼藥水。
12/1#: 下午開右眼。忐忑。
護理站報到、19檢查室 眼壓檢查再來一次,散瞳,一直散瞳。
自己走路到門診手術室報到
全身脫光換手術衣,等候區等候時會給一顆鎮靜劑和一顆什麼藥忘了,(鎮靜劑是蠻需要的,想到刀子在眼睛上割來割去戳來戳去,心中絕對忐忑,尤其開第一隻眼睛沒有經驗時)
坐上輪椅,護理師推到手術室外等候。沒有飛秒雷射的,自己走5公尺進手術室。
有飛秒雷射護理師推5公尺先到一小房間做,做完護理師會再推5公尺到相連的另一間主要手術室。坐輪椅是病人自己走路發生意外。
飛秒雷射經驗:先坐著一直散瞳,點了約5-6次,躺下、撐眼器撐住眼皮、眼球似乎罩上一個玻璃罩涼涼的、一系列的測量會看到紅色、綠色細線,有折線、直線等,配合音效,整個就很像高科技太空船,最後醫師會強調忍住不要動了,然後一瞬間我眼前一片模糊像馬賽克,完成。從躺下開始算大約20分鐘(太快了!覺得6萬元自費不划算!奇怪的心態)。
到另一間手術室:躺上去、身上一件又一件的電熱毯、綠色的什麼布之類的一直蓋,最後只露出一隻要手術的眼睛。塗消毒藥水像碘酒的味道和顏色、撐眼、點麻藥水。
有先做飛秒的直接吸除已經乳化的水晶體,沒有先做飛秒的還要做乳化術,時間其實差不多,過程中機器會一直發出各種音效,會吸引注意力,眼睛要一直盯著一個白光點才不會亂動,會間斷性的點眼藥水之類的保持眼球溼潤,然後放入水晶體、調整位置,打麻藥縫合(感覺好像3針)、塗藥膏、罩紗布、貼住壓克力眼罩、完成。大約20-40分鐘吧我也不知道,盯著白光點都差點晃神睡著。
上輪椅由護理師推出手術室、換回衣服、拿繳費單,去一樓繳錢,回家。不能自己開車,危險。
1:30報到,約4點開始手術,約5點結束,約6點走出榮總。
晚上11點,也就是手術之後6小時在家裡自行拆掉紗布,立刻就可以看見了,但不是全部清楚,例如暗處會看不見,第一眼的時候很擔心,其實還要慢慢適應調整。接下來就是一系列的護理注意事項。
前三天,由室內看向窗外,可能因為瞳孔快速收縮,所以會有點疼痛,不要快速轉變明暗就好。
會有一些事後覺得莫名其妙的擔心,請放心:1.有撐眼器,不必怕手術時會眨眼睛。 2.不會感覺到疼痛,刀子剪刀在切割頂多有感覺。但是會看到角膜被移動,或是模糊的刀剪、管狀物的形狀影子在眼前動。3. 會間斷性的點眼藥水之類的保持眼球溼潤,不會乾。
注意:1. 兩眼都是重度近視的,最好第一眼有家人陪。帶眼罩沒辦法帶眼鏡,所以另一隻沒有開刀的眼睛也看不清楚,走路、電扶梯、繳費都不容易,雖然還是辦得到,而且還有志工。 2.護理注意事項才是最重要的。
先開刀一眼而另一眼還是重度白內障時,左右眼分別看著白牆壁,才知道白內障眼看出去真的是偏黃,白牆壁像是發黃的書或是黃色沒漂白再生紙一樣。(此處應播放 蕭煌奇的『你是我的眼』: ...眼前的黑不是黑,你說的白是什麼白,人們說的天空藍,是我記憶中那團白雲背後的藍天...)
12/1#:第二天術後回診,檢查視力眼壓等,主要確認水晶體位置。我兩次眼壓都偏高,要點降眼壓藥水,第二次甚至更高時要吃藥。
12/20:回診(1週)
1/*:回診(3週),排第二隻眼睛手術時間,以及前置檢查都要再來一次 (19 檢查室的)。
健保"似乎"規定兩眼手術要間隔7天以上,網路也看到診所隔14天開刀的,榮總似乎規定間隔1個月。
1/11:開始點第二隻眼睛的7天抗生素眼藥水。
1/1*:手術第二隻眼睛。不採用飛秒雷射。
1/1*:術後回診,檢查視力眼壓等,主要確認水晶體位置。這次眼壓更高,要點降眼壓藥水加吃藥。
1/24:回診(1週)
2/7:回診(3週)
錯誤: 接下來是過年期間,南北奔波,開長途吹冷氣、洗頭、點眼藥水、有的眼藥水要放冰箱等等,不是習慣的生活環境,能忍受但是不舒服、不方便。
2/21:回診。宣告畢業。但是還有乾眼症,以及額外發生結膜下出血(回想可能是擦多餘眼藥水的時候太用力,壓到了,眼睛比以前脆弱),繼續點眼藥水和人工淚液。
接下來1個多月:
乾眼症成為最煩人的事,點人工淚液只能維持住不擦傷,但還是持續紅紅的,直到完全開始正常運動量、同時3月中之後天氣變暖變潮濕,才不覺得乾,但是還是偏紅。第一眼沒什麼症狀,第二眼就很明顯,所以即使同一個人左右眼都不一樣,更何況是別人的經驗,參考就好,不是絕對會一樣的。一直到3/22左右突然就開始迅速好轉,不紅了。業餘不負責任推測:其實一直是有淚水分泌的,但是似乎成份與以前不同,容易乾掉,應該是某些細胞被眼藥水的某些成份抑制了,在醫師許可下盡早開始洗頭洗臉,接觸一般的自來水,造成別種逆境(想想高雄的水質)也許可以幫助早點活化相關細胞的分泌。
洗頭:這是網上最多人問的問題。手術當天不要洗頭。第二天開始 1.有閒錢,每天去髮廊躺著洗,眼睛蓋一條乾布,洗頭動作溫和一點,不要拉扯到眼睛周圍的臉皮。 2. 男生剪平頭,前10-14天以稀釋洗髮精和清水用擦的,後14天找透明的塑膠片等東西貼住額頭與臉頰,遮住額頭以下,確保不會浸水,就可以用小水洗頭。滿月之後,直接正常洗即可,別怕,除非醫師另有交待。有些醫院的網上護理須知是寫14天之後就可以正常洗頭,顯然榮總都是以保守安全的作法。
自己點眼藥膏:這是對我的最難的技術,每天睡前都在奮鬥,努力將藥膏擠出來條狀掉在眼球上,而不是睫毛或是眼皮上面。撐著撐著兩個月也就過去了。
剛開第一眼之後,醫師有提醒說眼鏡是戴不住的,原本以為把手術眼的鏡片拔掉,這樣不就一眼正常一眼勉強,就可以看了。其實是另一眼還是重度白內障時,眼鏡是戴不住的,會干擾。
開車:其實第二天就能"溫和、短程"開車,我是第三天才開車,但是還是建議 1.另一眼還是重度白內障時,眼鏡是戴不住,兩眼同時看,雖然是以開刀後的那一隻為主要眼,但是白內障眼會干擾,例如看紅綠燈還是會有好多顆,路燈、車燈還是會有炫光,看路標的字還是多重的,不嚴重,但是會干擾,常常需要閉一隻眼開,而且手術眼會畏光。短程還可以,不建議開長途以及高速。
手術後近視、散光會一直變動,近視似乎是比較穩定的,大約2-3週後就差不多。但是散光似乎是比較難控制,例如:報導有30%的人工水晶體會偏移轉動某個角度以上,醫師縫線的拉緊或是放鬆也會有影響,可能使得有留下散光的變成沒有散光,或是沒有留下散光的變成有散光。(散光 "約" 75度以下、近視 "約" 50-100度以下可以正常生活,不需要矯正)
建議從此以後出門就戴上墨鏡、3C少用、藍光能遮就遮,即使你不相信有關於藍光的危害報導。白內障就是因為環境因素造成,手術之後如果生活模式沒變,造成白內障的因素都還在,可是現在眼球前方可沒有一個熟透的荷包蛋幫忙擋著,光線可以直達眼球底部,黃斑部、視網膜等等,還是要照顧好。
事前準備物品:
1. 無度數墨鏡/偏光鏡,雖然醫院還是廠商會送一副偏光墨鏡,但是也許你可以順便買一隻更合適的,因為你以後會更需要戴墨鏡。
2. 透氣膠布,窄版。每天睡前要把壓克力眼罩貼住,免得睡夢之中去揉眼睛。
3. 洗頭時,可以遮住額頭以下不進水的自製裝備,手術前要測試確定可以用。
其他術後護理就依照醫院要求做。
其他想到再來補充,希望大家都用不著,水晶體還是天然的健康的好。
(我仍然相信文字的力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