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5月8日 星期三

古琴曲『萬壑松濤』打譜後記(6)完

   綜合感想

 

    一開始打譜其實並不順利,不是說機械性的給節拍就可以有初步成果,通常是要先記住一整句零零散散的譜字,按彈順暢之後才能慢慢加入自己的節奏。我一開始依譜按彈最常自言自語的是『不知所云』、『這是什麼東西』、『莫名其妙」等等負面的字眼,是充滿挫折的階段。也常常一段打不通,先跳下一段,再不通就先跳全泛音段落。繼而才能逐漸把散落一地的音符排列出來,逐漸彈奏出自己覺得還算好聽而順暢的旋律。再來修改樂句與段落內的節奏表情強弱,再來安排段落之間的起承轉合,以及與主旨是否相符合等等。中間也曾經找不出旋律而把萬壑松濤丟下幾個月,改去打民歌古琴譜,再回來打譜時,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就變得順暢了。

 

    譜是古人的,記下譜來好像變成是我的,但又好像應該還是古人的,我彷彿窺探到古人在想什麼,心中有些竊喜,但其實又不是很確定我是不是誤會了古人。怕把原作者彈的輕微淡遠的萬壑松濤彈成了瀟湘水雲,因為這一段時間心境其實有些鬱悶的。

 

    有些音的組合會自動在腦海中產生既有的旋律,例如第八段第一句結尾的四個音,第一時間就讓我想到瀟湘水雲的其中一句,反正也合我的情,就留著致敬吧,沒必要為創新而創新。

 

    這是一種限制創作的感覺,蠻有趣的,就像小時候美術課老師說今天畫『我的家』,結果同學有不同的切入點或是放大的主題,有人畫的房子很大,有人的家人佔了一半以上的畫面,有人只畫客廳和電視....等等。

 

    有時候摸索出一些旋律覺得還蠻不錯的,會有一種『解開謎題』的快樂,隨著樂句的謎一句一句解開,腦內啡一點一點的分泌,頗有成就感,用現代一點的說法是『I got you!』,這些都是樂趣。也有一種了解古人在想什麼的『知音』感,雖然可能是自作多情,也因為無法驗證,而成了絕對是單方面的自以為了解。

 

    有趣的是,第一次記譜之後,再繼續彈奏,有時會有新的想法或是嘗試,就會繼續修改記譜;有時會有新的想法,會想要叛逆一下改譜,多個音少個音,加一小段重複的變奏;或是把原本不知所云的樂句,憑前後樂句的表情,略做修改等等,至於吟猱綽注等裝飾音增刪就更不必說了,往上撞改成往下撞。像是第一段的結尾兩個音,我為了增加崇山巍峨的厚重感,改成放合,而這也是由天聞閣譜得到的啟發。難怪龔一還是成公亮說一首曲子的打譜是一輩子的事,除了心境隨年紀增長而不同之外,還有一種對一首曲子的情感在,以及一種『未完成』的感覺,因為這不是自己的作曲,而打譜者永遠不知道古人真正的想法。

 

    有時候一陣子沒彈這一首曲子,還真的會忘譜,會臨時修改成印象中的彈奏,這時通常就是會把腦中一些熟悉的旋律加進來,我想這也就是同一首曲名有多個版本的由來,也是各個流派的特色逐漸產生的根由。

 

    打譜很適合我們這種業餘人士,沒辦法單獨由零開始作曲。業餘琴人不必為求創新而創新,而做出一些現代人也聽不懂的曲子。業餘琴人打譜只要秉持不違背題解原意,盡可能譜出『好聽』、『中聽』的曲子,即使帶有現代意味或是節奏也無所謂,這不就是古人不記節拍的用意嗎?隨著時代而改變,管平湖的流水好聽、易懂,大家都愛,即使中間多加了一大段滾拂流水聲,也沒有人說它流俗、媚俗啊!古琴已經夠少人聽了。

 

    我認為打譜應該要普及,不能等專家院校的主修或是大師,他們忙著教學、辦演奏會、升等、精進技術、寫研究論文。稍有能力就要開始訓練打譜,我認為所謂稍有能力是指能粗粗彈過幾首主要曲目,例如流水或是瀟湘水雲的難度,不必達到演奏等級,主要是要熟悉指法、布局與古琴音樂,或是某些流派的特色。而我心中想像的練習順序是:

    1.先譜小曲,例如國樂曲的片段、適合的流行音樂,熟悉從腦袋有旋律節拍(雖然是別人的),將它們轉成譜字的過程,為什麼同一個音要選某絃某徽某指法,而不是另一絃另一徽另一指法。打譜才能反推作曲者為什麼採用某一種指法,是要快一點彈出聲音?還是需要音量弱一點?

    2.打古譜則是反向操作,已經有絃徽指法,倒回去找旋律節拍。

 

    當我打譜到大致有頭緒時,突然在Youtube搜尋到陳慶隆打譜的絲弦演奏錄音(現在似乎找不到了),我先忍住不聽,一直到把我的譜記下來之後,才第一次聽。這有一種印證的感覺,看看同一份譜,不同人打出來是否相同。有一個發現是絲絃與鋼絃因為餘音長度不同,對於樂曲的速度等等的處理會不一樣,有些長音或是較多吟猱的音,在絲絃上可能必須增加一次撥絃以維持住一定的音量,或是節奏要比想要打譜的再快一點點。反之,到了鋼絃有些撥絃其實可以省略的,因為餘音音量都還很足夠。所以我自己在彈在第四段七絃高音區的地方會省略一次撥絃。

 

第十  打譜過程產生的問題或是零碎的想法

 

l到目前為止,最難理解的是藏在譜字裡的轉調,學識不足啊!

l以電腦作機械性打譜的可能性,到人工智慧打譜的可能性?

l打譜的著作權?

l打譜好像統計學的貝氏定理!又像是多變量分析的反覆歸法,又好像親緣關係分析,最終找到最佳解,就像這樣一條函數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旋律+節拍+表情=f(絃, 徽, 指)

l輸入法的便利性。簡譜輸入法與廣陵神器的結合。

 

~完~


(我仍然相信文字的力量)

2024年5月5日 星期日

古琴曲『萬壑松濤』打譜後記(5)

 

 

  最後我認為這是一首向李白致敬的曲子,以詩入曲、喻情於景之作,再抄一次李白聽蜀僧濬彈琴


    蜀僧抱綠綺,西下峨眉峯。爲我一揮手,如聽萬壑

    客心洗流水,餘響入霜鍾。不覺碧山暮,秋雲暗幾重。

 

    整首彈下來像是秋涼之際登高望雲聽松一日遊,中間還夾雜著一座只聞鐘聲、只見僧人,卻不見其影的寺院,所以不只寫景有山、有谷、有水、有松、有風,還有秋霜、有鐘聲、有夕陽、有秋雲,幾乎所有的山水畫元素都到齊了。依譜按彈熟悉之後,我以個人粗淺的體會將各段安上一個標題,作為自己彈奏時的引子。


第一段 崇山巍峨(散起緩做)

第二段 幽谷鐘聲(總要有一間寺廟給蜀僧吧!但是只聞鐘聲響,雲深不知處)

第三段 煙波浩蕩(依照琴苑譜。可以解成流水、水中煙、或是山嵐霧氣)

第四段 松林閒步(客心洗流水。重點在『閒、心』

第五段 萬壑松濤(依照琴苑譜)

第六段 秋雲暗幾重(渺萬里層雲,有所感懷)

第七段 孤松凜冰霜餘響入霜鍾,同第二段的鐘聲都是泛音,但是本段上有

第八段 松風/驚濤(本段有第五段再現,是自由發揮情緒的段落,輕快入拍則曠放如海,重緩則驚濤裂岸乃至於鬱鬱,輕緩略脫拍則松風悠然。如果不懂,可以參考倚天屠龍記第一集崑崙三聖何足道彈琴部份)

第九段 不覺碧山暮

第十段 餘響入霜鍾

尾聲

 

    呼應琴苑的後記是:起處紆(一至四段),中極曠放(五至快彈的八段,後則感發(慢彈的八段、九段以後)

 

如果以現代的作曲家常用的標題,加上我個人的經歷,我彈奏時的心中浮現的其實是:

 

曲名:北大武山印象

第一段 西子灣的月亮照在大武山上

第二段 泰武村的鐘聲(不過這裡沒有寺廟的鐘聲,只有佳平法蒂瑪聖母堂的鐘聲,雖然我也沒有聽過)

第三段 晨霧裡的雲豹

第四段 漫步在松針步道上

第五段 檜谷山莊的松濤

第六段 喜多麗斷崖的夕陽雖然登上了最高的山峰,太陽最終還是落入了地下。悄立山巔,四顧蒼茫...』 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wkZip9NckhU

第七段 雪落在了鐵杉上

第八段 南大武山的雲瀑(每個人看雲海的時候在想什麼都不一樣,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5sQHjR2mno8

第九段 紅色的大武山

第十段 彷彿又聽到了鐘聲(其實是下山後,佳平聖母堂的鐘聲。好吧!我們改走另一條路下山,可以聽到萬法寺的鐘聲)

尾聲 回首遠眺(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自己的大武山。)

 

 記譜

 

    本來已經好不容易抓出拍子、彈得順暢又有感覺的曲子,一旦想要記譜下來,又發生新的問題--節奏,要怎樣符合現代的記譜方式呢?是2/4拍、3/4拍、4/4拍,還是其他節拍?翻了翻幾位名家出版的書譜都有簡譜或是五線譜記譜,但是發現常常在這些節奏之間變來變去,這是以前依照現代譜彈琴或是模仿老師彈琴時沒有注意過的。

 

    本來決定好的拍數都很順暢,記譜時突然多出一拍或是少掉半個小節,下一個樂句就出現了,要換節拍還是改變我的打譜?古琴曲一定要依照現代的、西方的節拍方式記譜嗎?即使依照現代方式記譜,一定是這樣子的節奏嗎?

 

    這些問題困擾我一陣子。先直接跳到我目前的結論:減字譜是參考用的,抄成簡譜或是五線譜也是參考用的,我自己打的譜也未必是照這樣子的節拍彈。在樂句中間時,如果是慢曲的拍子偶而彷彿若合節即可,但是快板一定要合拍,樂句結尾可以自由拍,不要管記譜的節拍。

 

    我同意不知道是誰說的,古琴是以樂句為單位,不是以小節為單位。這裡的樂句不一定是指減字譜裡的句號,而是一組音樂段落。所以不要硬把節奏塞到五線譜裡面,彈奏時要有整句完成度,有點像是學英文要整句念誦有抑揚頓挫、有輕重音、有模糊連音等等,而不是一個單字一個單字發音很標準的讀出來一樣。或是說每一個樂句都有起承轉合,能完整的表達意思。也相當以前我的老師說的要用戲曲的方式去理解,要配合曲詞以及氣息運用,吟猱撞逗像是一唱三嘆,大息留白要勁斷意不斷。所以依照目前我的體會,我最欣賞的記譜方式是張心遠整理的『平湖秘譜』,一句樂句就是一小節,如此一來顯得有自由有節制。

 

    經過這一次打譜,我想從此以後我不會照著現代打譜或是老師教的或是影片、錄音等版本彈奏。但是很可惜的是,根據我的學習經驗,第一經驗影響很大,遇到經典名曲想要再重新打譜其實有困難,但是在一些節拍上的改變還是辦得到的,最經典的例子是流水的流水波濤段落,幾乎每個錄音版本都或多或少不一樣,就像在玩一樣,比比看誰的流水有新意,跟別人不同,這是很值得鼓勵的,即使是為不同而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