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6月29日 星期五

安裝新酷音輸入法

試過Ubuntu 14.04 與18.04
Ubuntu 14.04
1.進入系統設定值/語言支援, 依照系統的建議的更新下載
2.terminal 之下
安裝fcitx: $sudo apt-get install fcitx-qimpanel-configtool
安裝新酷音輸入法:$sudo apt-get install fcitx-chewing
或是安裝所有輸入法:$sudo apt-get install fcitx-table-all

3.重新登入
4.預設輸入法框架: fcitx
5.單擊螢幕右上角小鍵盤(或小企鵝或任何顯示中、英、酷字樣的按鈕), configure fcitx (配置當前輸入法),在視窗下方按+號加入新酷音
(如果沒有小企鵝,也許需要重新開機)。

Ubuntu 18.04
1.進入系統設定值/語言支援, 依照系統的建議的更新下載
2.在軟體中心安裝fcitx、fcitx設定、fcitx-qimpanel-configtool
3.terminal之下安裝新酷音輸入法:$sudo apt-get install fcitx-chewing
或是 Synaptic之下安裝新酷音輸入法 fcitx-chewing
4.預設輸入法框架: fcitx
5.(重新開機)小鍵盤(或小企鵝或任何顯示中、英、酷字樣的按鈕)就會出現在右上方選單列。

6.可順便到"配置當前輸入法/全域設定"設定有關快捷鍵等的配置。

2018年6月28日 星期四

雙手拳與雙刀

南派武術的單刀和雙刀比較短,大約就是小手臂的長度,拿在手上就像是一個人有三節手臂一般,也因為刀短,舞弄起來自然就會比較緊湊。

就動作外型而言,只要把順武堂拳架裡面的動作改成雙手持刀,大部分的動作都還是可以操作,再加上一些雙手刀獨有的動作設計,活脫脫就是一套雙刀。

例如:拳架裡必備的前五動,本來就有雙手齊出的刺、攔、絞等刀法,其他像是拳架裡的雙手技例如:削手、雙肢打、風鼓打、雙車等都是直接可以轉化成刀法的拳勢,只要搞清楚用法與刀刃方向就可以。

除了外型的刺、砍、削、點、劈、撩、架等都是很明白而直接的動作之外,對於內在運用而言,能不能讓刀由下方劣勢,轉成上方優勢,沾粘不失,這不管是在拳還是兵器都是要努力去練的技巧。

能夠兵拳合一的武術學起來真是省事,就像宗岳門的太極拳一樣,就像宗岳門的奇槍和葉式唐刀一樣。

2018年6月22日 星期五

真的有必要練一大堆的拳架嗎?

這裡只討論徒手套路,兵器先不算。

順武堂彰化這邊有30多套,雲林有40多套。

螳螂拳各家也都是少則10多套,多則30多套,然後又嫌太多了,於是再來編個摘要,少則一套像是七星螳螂拳摘要,多則六套,像是八步螳螂拳摘要。整個歷程是由少數套路-->繁多-->摘要。原本的目的應該是讓學生只練摘要就好了,結果變成除了原有套路之外,要再多練幾路摘要。八卦掌也是由老八掌,一路增加。

但是各家太極拳都只有一套套路,不管是24式還是108式,只有陳家太極有好幾套。
八極拳台灣傳的就小八極、大八極二套,六大開不是套路,八極連環拳是新編的。

我常在想練這麼多套路的用意是什麼?綜合我所有自己的、師傅的、各方的說法,大致就是1.熟練身手步法,2.熟練不同的身手步(就是招式)的組合以及連接順序(就是變化),3.可能每一套有不同的訓練目的,4.(陰謀論)這樣就算再聰明的徒弟都學不完,在心理上覺得師父還有價值,以及有仰之彌高、俯之彌深的形象,在實質上,老師可以繼續收學費。5.....還沒想到

在這個年代,學武的人少、時間也少,如果一定要有套路的話,是不是可以學太極拳一樣,只編一套就好了,也就是像七星螳螂拳摘要一樣,就是一套精華即可,招式盡量不要重複,也許會很長超過100個招式。或是拆成數個教學、演示段落,或是分成一套短的基本架加一段長的進階架(像八極拳一樣)。

至於熟練身手步法組合變化等要透過單招、餵招、推手(合手)、對練、對打等不同的教學法或是教學比重來完成。這樣應跟可以省下一些時間,以練習一些跟實戰比較直接相關的練習。

我再想順武堂是不是應該可以編一套太祖羅漢拳摘要?就像西螺勤習堂也是試圖在做類似的工作,畢竟先把精華保存下來才能談推展。

2018年6月12日 星期二

彈古琴指甲要留多長

右手
一般而言,要能彈出較好聲音的話,由右手掌心方向平視,最尖端的指甲超過肉1約mm就基本夠用了,再稍微長一點也頂多2mm就很夠用了。向兩側逐漸變短,也就是由掌背看,白白的部份像月牙,中間寬兩邊窄。小指甲用不著可以全部剪掉。

這種長度在撥絃時可以在甲肉之間,也就是撥絃時同時有肉聲與指甲聲,肉的部份讓聲音厚實,敲石頭的聲音,指甲部份可以產生接近敲金屬之聲,尤其是現在的鋼絃,整體就會有金石之聲。

如果因為工作等需要,不能留指甲,即使將指甲剪到底,也是可以彈,只是聲音會都是肉聲,悶悶的很小聲,但是因為環境關係,也只能將就。

沒有指甲會有一些指法不能彈或是不好彈,例如輪指。以及做一些向外推出的撥絃指法時,如果指甲剪太短,指甲邊緣的肉會痛,像是挑、剔、摘等。

留了指甲就要常常清潔,黑黑的不好看。

左手
左手則是盡量剪短,而且磨平順,以免指甲剛剪完時的刺邊刮傷琴面。

左手拇指外側(往食指的另一側)可以留一點點指甲,做搯起時會稍微順手一點,更容易勾起琴絃。

2018年6月9日 星期六

古琴如何調音

在樂器行購買古琴時,以及買回家之後"每次"彈琴之前都要調音。

這裡強調每次是因為不管是新上的絃還是上了很久的絃,隨著溫度天氣的變化,很容易鬆掉,即使是鋼絃也是一樣。

古琴教材或是網路上有很多種調音方法,不外乎就是靠耳朵聽力或是靠電子調音器。有些古琴老師很反對用調音器,認為應該遵古法調音,同時訓練耳朵。我經驗是:一開始靠調音器,再來訓練靠耳朵以泛音調音。

調音器可以在樂器行買,也以下載手機APP,我兩種都用過,最後還是APP方便,也準確。我慣用的是gStrings。

正調(F調)是琴曲中最常用的調,所以先調絃成F調,教材上會說F調音高由上到下,由粗到細的音名是:C D F G A C D。

但是有人連靠調音器都會調錯音。我琴剛買來時候,因為樂器行小妹只會彈箏不會彈琴,所以沒調音就直接把琴扛回家了。第一次調音時,低音還好,但是調到第六絃,就覺得絃崩好緊快要斷了,如果斷掉沒人能幫我裝絃上去,只好把六、七絃調一個自己覺得安全的C 和D音高,其他絃就依照這個八度調音,就這樣彈了一年,常常覺得古琴的聲音真是深沈啊!整張木頭桌和木頭地板都在振動。直到找到老師學琴時才知道整個低了八度。其實也不算錯,只是跟別人不一樣而已。

調音器上有好幾個八度,到底要調音成那一個音高?以gStrings為例,它共有A0到G7# 約七個八度。古琴要調的是C2 D2 F2 G2 A2 C3 D3,舉例二個代表性的音頻是:C2是  65.4 Hz,A2是110.0 Hz。

調音時別害怕,照著這個現代制定出來的八度努力轉緊琴軫,新的絃不會斷掉,除非有其他原因(例如琴絃轉圈打折了)。如果真不幸斷掉,回原樂器行找人求救吧,這個年代會彈琴的人多一點了,而且一條絃也不會太貴,不過通常都是七條絃一組整包賣,因為常斷的是六七絃,一條一條賣太難維持獲利以及工廠產量。


2018年6月2日 星期六

後手收拳抱腰際還是成"羅漢掌"?

本文不是要引起同門之間糾紛(附註:我不是順武堂門人,我只是就近方便紀錄一些東西下來而已,以補足我當不成歷史學家缺憾。)
本文不是要搶奪什名號頭銜
本文也不是要抹煞現在人以及先賢的努力以及成就

只是要說明我們所知道的事實,以及做個簡單的比較性闡述,還有大膽的推測(可能只能算是猜想)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在蘇金淼先生2017年出版的書中,以及Youtube中有很多蘇先生的示範拳架照片和影片,其中最吸引我目光的是他的後手,他的後手收拳時是握拳抱腰際,就像大多數的南北少林拳一樣。

但是彰化這邊,以及我們所知雲林過港的順武堂都是收手成"羅漢掌"形,也就是收成掌,後肘尖不過腰際。這一個特色以及好處書中有闡述。

順武堂太祖羅漢拳武術精華──吳居所傳彰化系統   
作者 / 演示者:黃來環、黃重期

"羅漢掌"?沒錯,有雙引號,表示是特殊名詞。吳居師並沒有給這種掌形名稱,是我在編寫這一本書時,新給的名稱,除了掌形相似於佛教的二種手印,也相關於太祖"羅漢"拳這一個拳種名稱。(ok ok,對啦!是在牽強附會拉關係,套近乎!但是你也不能否認這有那麼一點可能性)。

所以我一直在找、在等蘇磨的拳照或是影片,想看看蘇金淼的師父是怎樣打的。終於在蘇金淼的書中,放了幾張蘇磨教學時的示範照,大多數狀況他的確是握拳在腰際的,但是並不握得很確實,拳頭略突出於腰際,其中一張教日本人的照片,兩個人的手都是成平仰掌收在腰窩之上,大約軟肋位置。

(以下純粹推測)考慮到人老了、以及教學狀態下,身形拳架難免鬆散,我推測蘇磨所學的拳架可能有一部分是收手成掌的,一部分是握拳的(也許是盧榮的拳架,也許是他另有來源),但是"也許"收拳在腰際的拳架或是習慣影響了他,或是別有心得,使得他逐漸把羅漢掌形全部改成握拳在腰際,也就這樣傳給他的兒女徒弟們,這要去問最早跟他學拳的人才知道。

另一個可能性是吳居在教學後期才改成羅漢掌的,一定是別有心得才敢改拳架,吳居如此,蘇磨也是如此,無關對錯,頂多只關所謂"師門宗法",還好/或是可惜,這一點在台灣的南派武術中向來就是觀念最弱的一環,異門合參或是異門並存向來是慣例。不管是吳居還是蘇磨改的,都大約是在吳居到彰化教拳之前,當時蘇磨也早已經開始教拳了。

一個後手收拳的基本動作可以在一代的傳承就不一樣了,套路的演化速率可能比想像的快。

我為什麼這麼執著於收手方式和形態,是因為羅漢掌存在有接近太極拳的地方。